1060次瀏覽
轉載《安徽日報》10月2日國慶特刊--------借力做大中國膜
9月21日,綿綿秋雨飄灑在秋浦河畔,帶來清爽,十分怡人。
上午9點多,位于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內的英派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里,工人們正將一卷塑料薄膜材料裝上機器。生產部負責人錢葉友告訴記者,這個看似普通的薄膜,上了機器后,將會涂上一種納米復合材料,成為新型高透明紫外阻隔納米復合高分子貼膜,是當前世界上同行業(yè)較的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材料。這項新技術的研究團隊和生產線上的工友們親切地稱之為“中國膜”。
“高透明紫外阻隔納米復合高分子貼膜技術,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(fā)展計劃(863計劃)項目,是北京化工大學農業(yè)生產體系、無機復合材料國家要點實驗室經過5年辛苦研制,今年7月通過重要驗收的。 ”在一旁檢驗生產過程的技術部主任陳國術介紹說。
陳國術是北京化工大學農業(yè)生產體系、無機復合材料國家要點實驗室研究團隊中的一員,自該項技術進入產品生產階段后,他就一直留在池州,負責技術把關。他說,目前,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社會總耗能的40%,其中,通過玻璃門窗損失的能量在建筑能耗中達到40%。如不采取措施,到2020年僅建筑能耗就將達到11億噸標準煤,空調高峰負荷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供電。
“利用納米材料的特殊光學性能,將納米材料涂在PET膜上,來阻隔太陽光中的紅外、紫外線帶有的熱能,從而達到節(jié)約空調電能的效果,這是我們這項技術和產品的核心。”陳國術說,“目前,全部上使用的都是磁控濺射再涂布粘層技術,不僅成本高,工藝復雜,使用壽命還短,我們這項技術目前在全較有優(yōu)勢。 ”
在池州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的另一處工地上,英派科技的大型生產基地正在施工,新引進三條生產線,預計年底即可投入運行。來自四川的經銷商吳世正感慨地說,我經銷了9年進口產品,現(xiàn)在,中國保溫隔熱膜的春天終于到了!
版權說明:中玻網原創(chuàng)以及整合的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
免責申明:以上觀點不代表“中玻網”立場,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。但因轉載眾多,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,故僅標明轉載來源,如標錯來源,涉及作品版權問題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0571-89938883,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,謝謝!